中德校长对话 共议应用型大学的变革与使命

发布者:科技处发布时间:2016-10-28浏览次数:1336

   10月28日,在第九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与合肥学院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德方院长法尔克·霍恩教授主持进行了校长对话,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校长贝尔特拉姆教授、德国德累斯顿学院校长亨塞尔教授、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克罗伊茨教授、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校长巴格丹教授与中国长春工程学院校长韩立强教授、石家庄学院校长王俊华教授、长沙学院校长杨小云教授、许昌学院校长赵继红教授围绕第九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基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使命与变革展开共同探讨。





   对话启动前,来自中德两国的8位校长依次介绍了各自学校情况。蔡敬民首先首先向在座的德国校长提出两个问题:如何看待欧洲文化一体化及德国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的前景?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否具有国家标准?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校长贝尔特拉姆坦言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在欧洲的文化潮流中,思考如何将应用型教育与之融合也是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校长巴格丹教授表示,国家对学校设置专业都有一定的标准,德国教育管理部门也组织了认证机构对大学专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具体影响进行考察,学校再结合自身特色以及保持学生未来发展空间的情况下设置合理专业。

   霍恩教授向中方校长提出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学生在专业的选择的自主权?如果是父母帮孩子们选择专业,是否会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的动力。长沙学院校长杨小云直言,父母帮孩子们选择专业是中国大学教育环节出现的一种现象,可能导致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被动状态的问题,应在教学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意识。德方校长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助餐”的形式开展专业选择,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蔡敬民紧扣应用型大学的变革与使命这一主题,再次提问德国校长,代表如何看待“双元制”以及德国应用科学型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提高学历为主还是实际运用为主?巴格丹教授表示,在双元制下,提高学历与实际运用并不矛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很重要。在体系建设问题上,德方建议,中国应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让应用型高校参与博士教育,改变框架,争取更好的教育条件。



   蔡敬民在总结中表示,教育交流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融,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发展更要打通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合作的“立交桥”,寻找更多道路谋求发展,给更多人带来学习机会。希望中德学术交流能在此次研讨会上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最后,对话在嘉宾提问环节中圆满结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