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专访beat365官网德国教授汤卫思
发布时间: 2019-07-08 浏览次数: 513

“热爱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城市,是很难的,但是中国可以,合肥可以,我喜欢这里。”合肥学院德国教授汤卫思(Claus Thomas WEISE)现在的工作是将深厚的理论研究转化应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他希望借此能为合肥的“国际化”出一份力。

擅于“算计”

2009年,汤卫思来到合肥,在中国科技大学开始他的博士后生涯。他在计算机领域有丰富的理论研究知识,2010年,获得了德国黑森工程师协会的优秀毕业论文奖。2016年12月,他加入了合肥学院,成立应用优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用计算机的方式、信息化方式、人工智能方式,将生产或者制造中的某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汤卫思的目标就是利用智能算法“雕琢”每一个细节,“在生产中,永远有优化的空间,有更便捷的方式。”

“没有计算智能,就没有智能制造。”汤卫思的智能算法可以运用在生产调度、管理、物流、仓储、存储、维护、森林防火、城市台风防范等各领域,如台风来临,根据预报的情况,利用智能算法,在防范点,合理安排消防、警力,减小对交通的压力,降低危害;在森林防火领域,合理设置传感器频率,优化传递时间,既能达到监控目的,又能降低电池寿命。

“曝光”合肥

应用优化研究所成立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完成了研究人员架构搭建,目前有6名优秀研究人员,包括来自德国的教授、毕业于爱尔兰的中国博士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周围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这非常有利于开展研究以及应用转化。”

汤卫思是位非常有国际范的年轻学者,经常受邀参加或者主持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八份报告;到合肥学院仅两年,即在顶级的SCI索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目前在安徽,多所大学和科技机构,都有相似的领域,有高精尖的优秀学者,有很好的团队,不过有针对地做产业应用的不多。”汤卫思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领域。

作为AAAI(美国人工智能协会)成员,汤卫思多次邀请国际专家来合肥访问,“我希望能为合肥的国际化出一份力。”在过去的两年里,来自德国、澳大利亚、柬埔寨和伊朗等国家7名学者专家来的合肥学院,对他的研究所进行了访问,伊朗的专家第一次来华访问了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后,第二次就直接来到了合肥学院。

中国声音

来中国近10年,他参与过教学与研究,培养了多名优秀学生,先后教授过6项课程,进行了18次讲座,每次讲座,都会在互联网上分享。汤卫思指导过的研究生及本科生,不少进入了国际顶尖大学深造,也有很多进入了知名公司,包括华为,摩根士丹利等。

“有人觉得中国学生是不是性格有所拘谨,但是我观察发现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没有本质的区别,相反,他们更有耐心更勤奋。”汤卫思坦承,来中国之前,也听说中国学生在表达沟通方面有欠缺,但实际上他们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提出某个想法时,其实已经有了结果,“我很幸运,遇到的学生都很好,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国际学术界,中国声音越来越多,中国面孔也原来越多。”汤卫思介绍,在一些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以前都是外国专家,近年来,中国专家学者明显增加,“现在大概有三分之一面孔是中国人,很多学者会作重要报告。”

很多年前,在一些会议的成果展示上,都是美国的一些企业如谷歌等,而如今超过一半的展示企业来自中国,包括京东、阿里等。

见证成长

“想要热爱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城市,其实挺难的,但是中国可以,合肥可以。”2009年来到合肥,两年后,他确定要留在这里,刚好遇到了爱人,于是他成了一名合肥女婿,2014年,可爱的儿子出生了。

汤卫思在中国科大读书时,隔壁的合肥学院老大门上有一个德语书写的匾额:“中国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合作高校”,这让他觉得很亲切,“还拍了照片,寄回老家了。”

在合肥的近10年中,他见证了合肥的飞速发展,见证了高架桥、高铁、地铁、新桥机场的建设,也见证了合肥市容市貌一天天地更文明好看,环境质量在好转,生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