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30年”系列报道之八:深耕三十年 打造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
发布时间: 2015-11-03 浏览次数: 95

        在合肥学院的校园里矗立着一片挺拔俊秀、生机盎然的雪松林,每棵雪松树前都有一块特制铭牌,上面镌刻着栽种人的姓名,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总统、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德国罗斯托克市市长罗兰德·麦特林等国际友人都曾在此栽种。如今,“友谊林”已经枝繁叶茂,不仅见证了合肥学院一次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友谊,而且记录了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化办学的历史。

        合肥学院从诞生伊始,国际化就被“植”入了学校的“血液”之中。30年来,在中德政府的支持下,合肥学院对德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合肥学院在德国拥有14所友好学校,向德国派出进修和学习教师300余人次,向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派出留学生1400余人,接收德方来校短期教学和研究教授430余人次,接收德国学生613人在合肥学院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参加研讨会以及学习汉语。数位德国教授、专家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省、州乃至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米歇尔·莱勒斯、法尔克·霍恩两位德国教授先后获“中国政府友谊奖”,7位德国教授获安徽“黄山友谊奖”,4位客座教授受聘担任淮南市等8个城市的政府节能环保科技顾问。

       借鉴德国先进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发挥高等教育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

        合肥学院组建后,学校进一步凝炼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因”,把“国际化”与“地方性”、“应用型”共 同明确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与合肥学院长期开展合作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独树一帜,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拥有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也深受社会的欢迎,被德国科学顾问委员会誉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等学府”。在这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下,学校进一步调整办学思想和定位,围绕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学生、保障资源4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素着手,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

        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如何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机遇永远垂青勇敢者”。早在2003年,学校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校情,系统开展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论坛,为中德高校开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从2009年至今,全国380多批次高校、4000多人次组团来校学习考察。6次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培训班、转型培训班作案例教学报告。70多人次应邀到兄弟高校作主旨报告。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内部参考》先后4次报道了学校改革发展情况。

        教育部高教司两次到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对学校借鉴德国先进办学理念,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2014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属高校唯一),校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作为高校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搭建中德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双方高层往来,促进安徽省对外开放

        合肥学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起跨区域、跨文化的交流平台,积极服务安徽省和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以来,先后有300余个来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的代表团访问学校。德国前总统、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武尔夫,先后两次访问学校;2001年,德国联邦副总理、社民党主席、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加布里埃尔访问学校。

        2007年,在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武尔夫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中国安徽——德国中心”,现已成为安徽省开展对德及对欧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09年,合肥市人事局海外人才办事处在学校挂牌,通过整合引智资源,加强与国外高校和企业间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交流,合肥学院为安徽省与德国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


        2010年,德国教育与研究部部长、时任下萨克森州科文部长婉卡博士于率团参加学校30周年校庆活动,并做主题发言。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与驻上海两任总领事海盾博士、芮悟峰博士,德国下萨克森州议会代表团,德国罗斯托克市市长罗兰德·麦特林,德国下州内政部长、奥斯纳布吕克市市长鲍里斯皮斯·托埃乌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博世西门子公司、大陆轮胎等政要、公司总裁先后访问学校。

        2011年,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第一个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合肥学院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正式招生。此后,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德合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工业设计专业也分别招生。


        开展中德友城建设,服务对外人文交流。合肥学院积极协助省、市政府开展中德友城建设,帮助合肥市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前德国总统武尔夫家乡)、罗斯托克市(德国总统高克家乡)结为友好城市,积极促成黄山市与德国施特拉松德市结为友好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的对外开放。


        引入德国优质资源,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正是拥有了“国际化”的“基因”,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活动纷纷“选址”合肥学院。合肥学院先后与国外12所高校合作承担了欧盟亚洲链、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等9个项目。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在学校共建了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与4家企业联合建设了合芜蚌自主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

        学校先后在合肥市引进最大的外资企业德国大陆轮胎集团、西伟德公司等德资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陆轮胎集团、西伟德公司总裁主动要求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截止今年,已有600多名在德留学生学成归国,大部分在德资企业、公司工作,为德资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校还通过对德合作,建设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地方发展,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校建立了“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系统开展巢湖生态治理。该中心德国专家、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主任米歇尔·莱勒斯博士还被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该中心德方负责人、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教授阿希姆.吕文博士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有4位德国教授受聘担任淮南市等8个城市的政府节能环保科技顾问。安徽省建设厅、合肥市政府、10家企业和学校共建了“安徽省建筑节能技术平台”,该平台由合肥学院客座教授、国际既有建筑维护及文物保护科技协会主席赖默教授主持(黄山友谊奖)。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建设了“创新展亭”。2012年,德国物流协会在合肥学院建立了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并联合安徽省物流管理与采购联合会、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物流学会,推广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安徽省物流业优化升级。

        从2001年起,学校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了14届的Workshop合作项目。中德双方师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围绕设计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参观调研、设计实践等一系列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学校先后与深装公司、容电集团合作共建了深装工业设计研究院、荣事达工业设计研究所、新沃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嵌入式”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安徽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

        30年的中德合作拓展了合肥学院人的视野,更孕育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15年10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考察学院

        李克强表示,三十而立。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我和默克尔总理一致同意,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并将在其他有中德长期合作传统的大学建立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为中德企业合作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让中德友谊与合作更加根深叶茂。

        默克尔表示,我在这里亲身感受到中国青年学子的热情、勤奋和努力,对德中青年交流、教育合作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德方愿积极推动更多地方教育部门来华开展合作,鼓励德国企业参与和支持,让德中合作更加兴旺。

        30年,合肥学院在中德交流不断扩大、合作不断深化中前行。

        30年,中德教育合作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

        如今,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合作基金即将翻开了中德务实合作的新篇章。

        站在新起点,合肥学院人依旧保持着清醒和自信,心中铭记着总理的关怀,脚下迈出坚定的步伐,前方道路正越走越宽广。(宣传部  国际交流合作处   学生记者姚建立 指导老师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