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如何发力

时间:2021-03-03浏览:837设置

 

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近年来逐渐成为保密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学术交流、科研资助、兼职就业等名目,对高校师生进行拉拢渗透、诱骗威胁,从而窃取我国家秘密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面对新形势、研究新举措,做好新时代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亟须研究的课题。

问题几何

对保密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来抓。此后,高校对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保密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内容之一,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宣传教育方面,仍然是把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和其他公务人员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把高校学生作为与社会公众相等同的一般对象,而没有根据高校保密形势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密宣传教育。近年来,虽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推动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许多地区和学校还没有真正把保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结合起来,列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程。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行政化思维,把高校教职员工作为重点对象,而没有对学生的保密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保密宣传教育手段不足。保密宣传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根据不同对象的类别、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目前,无论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高校自身,都没有针对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符合学生教育特点的保密宣传教育资料。一些学校即便意识到学生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也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展览式”等老办法,就连宣传挂图、展板上使用的素材也多是党政机关发生的泄密案例,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度不高。

高校学生主动接受保密宣传教育的意愿不强。在信息科技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大大增加,深层次地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娱乐方式。同时,由于高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思潮极易向高校集散,社会问题极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也极易向高校传导,使得高校宣传教育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任务更为重要和艰巨。当前,新媒体不断涌现,智能通信工具广泛使用,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的传媒和通信手段来了解信息。保密部门未能及时使用新媒体,也导致宣传教育收效甚微。

如何破题

加快推动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步伐。把高校学生与一般社会公众区别开来,根据新形势,把保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切实推动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步伐,使保守国家秘密成为高校学生的自觉行动。

加快编制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保密宣传教育资料。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制作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保密宣传教育资料,内容包括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失泄密警示案例及保密技术防范常识等。同时,可通过组织保密知识竞赛、播放保密教育专题片、组织保密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

加快培养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师资力量。做好新时期的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归根到底要依靠人,要培养一支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要求、掌握现代保密科学技术和标准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高校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他们本身就具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信息科技理论,这些理论知识本身也是现代保密技术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经验丰富,相对欠缺的是对国家保密工作方面政策要求和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把高校师资力量作为保密宣传教育队伍来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可充分利用各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开设专门的保密宣传教育师资力量培训班;同时,各高校也可组织相应的保密干部队伍培训班,邀请保密行业领域的专家作专题授课,实现高校和地方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多种形式营造校园保密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高校要在巩固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宣传平台的基础上,重视和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功能,利用校园网、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造保密宣传教育的新媒体矩阵。另一方面,要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高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其他学生组织,吸引一些对保密知识,尤其是保密科技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开展保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积极营造高校的保密文化氛围。

 

(原载于《保密工作》杂志2019年第7期)

 

 

返回原图
/